吃夜宵 2023年06月06日  彭梦宁

  一直以为,吃夜宵是对生活的一种创造,它让约定俗成的一日三餐都起了变化。吃夜宵,现在已经变成一种社交方式,很多城市,夜深之时,吃夜宵的人络绎不绝,大小食肆红红火火,烟火气升腾,成了一幅市井风情画。

  城市无论大小,总会有个理想的吃夜宵的地方。它们或林立道路两侧,或隐身巷陌深处,却有着无比强大的吸附力,让八方来客汇聚在一起,特色小吃一条街是很多游客的打卡点。

  参加工作以前,我是没有吃夜宵习惯的。那时候,我只想把肚子填饱,日子过得比较潦草。有一次,大年三十看完春晚,一家人再次围坐,吃掉团年饭剩下的菜肴,那天感到特别温暖。

  读高中那会儿,一下晚自习,同一宿舍的舍友开始吃夜宵,欢快地吃起鸡蛋、饺子等,不吃夜宵的则赶紧上床入睡,免得勾起心中的馋虫。直至现在,昔日舍友相聚,还是会桌子一拍,大声邀约:走,一起吃夜宵去!

  曾经,吃夜宵是小范围的,甚至是私密性的,不像现在成为社交活动吃得热闹非凡。年轻时,我深夜“爬格子”,并无红袖添香的浪漫,又不爱下厨房,于是,每次半夜三更写到饥肠辘辘,都要翻箱倒柜随便找些零食充饥。如果有人听到窸窸窣窣的声响,那不是家里进了老鼠,可能是我正端坐电脑前嗑着瓜子。

  其实,嗑瓜子算不上吃夜宵,就是解个馋,饱不了肚子。有位名人说得好,“早餐,是身体上的营养;夜宵,是精神上的营养”。吃夜宵我并不求吃饱,只是假如半夜三更写稿子不吃点什么,就好像心没有地方安放。夜宵,作为晚餐后的加餐,不知慰藉过深夜里的我多少次。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真要吃夜宵,还是呼朋唤友更过瘾,大家围坐一起,或火锅,或炒菜,或烧烤,粉粥、烤串、小龙虾……使劲地吃,畅快地喝,尽情地说。明月清风随意取,无忧无虑快意多。

  有人说,夜宵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吃了什么,而在于与你一起吃的人。我对此深以为然。尽管养生不提倡吃夜宵,但我生命中印象深刻的居然不是那些志得意满的高光时刻,而是平淡温暖的吃夜宵时光。

  前段时间常上夜班,下班后大家都感觉饿意来袭,便相约一起吃夜宵。凌晨的街道,车子已经不太多,可吃夜宵的小摊仍然满是烟火气和人气。我们边吃边喝边聊,只字不提工作上的酸甜苦辣。当然,出于职业的习惯,我除了嘴巴没有歇着,眼睛一刻也没迷离。摊主是几个打扮时髦的年轻人,有男也有女,估计是要好的朋友关系,非常熟练地忙乎着。选择做夜宵的营生,除了要有手艺,还得吃苦耐劳,而他们显然乐此不疲。我们和他们相聚在夜宵摊上,都是生活中的打拼者,这里不仅有美味,有烟火,有故事,有温暖,还有感动。

  吃夜宵,从来不只是简单消遣,烟熏火燎中满是人生况味,满是苦乐年华。现在,每次出差在外,我都喜欢在傍晚时分,一个人溜出去,找寻吃夜宵的摊点,总觉得这些小吃美食更有这个城市的独特风情,哪怕走了一段很远的路,我都不觉得累。如果感觉流汗、流涎却爽快,那么吃夜宵便是吃到了一种境界。

  (彭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