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中的篮球精灵 2023年04月28日  王燕

4月27日,激烈的轮椅篮球比赛现场,运动员们飞驰在球场上,争夺球权。

春日的广州阳光温柔,轮椅篮球运动员们在室外进行体能训练。

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在姑娘们的手上形成了一层又一层的老茧,每一个老茧都是奋斗的勋章。

轮椅的驱动并不简单,林穗玲在比赛中常会摔倒。

一次日常的训练中,轮椅篮球运动员激烈地抢夺篮球。

为了在比赛中有足够体能,林穗玲需要日复一日的训练。

  体育馆内热气沸腾,篮球砸在地上反复弹起的声音,队员们相互打气、交流战术的声音交织在一起,霹雳劲风般席卷与唤醒了整个场地的生命力。“篮球精灵”林穗玲乘着她的专属飞轮,在轮椅篮球的世界里采撷人生的果实。

  艰辛、汗水、泪水,成就她美丽的蜕变,助她破茧成蝶。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无拘、无边、无际,林穗玲和她的队友们化身“小精灵”,冲向成功的彼岸。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 燕 实习生郭孝静摄影报道

  4月27日,推开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训练馆的大门,扑面而来的是运动后的热气、蓬勃的朝气。十位坐在轮椅上的“小精灵”,正在采撷独属于她们的果实——轮椅篮球。

  弯腰、加速、俯冲,她们轻盈但充满力量。十位队员用自己独特的“翅膀”穿梭在训练馆间轮流投篮,练习自己控制轮椅的技术和投篮的技术。每至篮下,她们总能将球投进后以一个极度丝滑的弧线转身。轮椅,已经成为她们身体的一部分。

  林穗玲是这群“小精灵”中的主心骨,协助教练训练、照顾年轻队员、统筹队内各项事宜,这已经成为她这么多年来形成的习惯。从17岁通过市残联选拔进入轮椅篮球这个行业到今天,林穗玲的青春可以和轮椅篮球画上等号。

  “我们的手不单单要投篮,还要驱动轮椅”。林穗玲不仅要训练篮球技术,还要适应驱动轮椅驰骋在赛场上的技术,这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训练场上的林穗玲像一只翱翔的雄鹰,力量十足,她驱动轮椅的能力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加速、拐弯、刹车,这一系列动作浑然天成。胳膊上凸起的肌肉为她的投篮加大马力,手上被黝黑的机油掩盖的老茧是她十几年来刻苦训练的勋章,每一场训练滴下的汗珠是她坚韧不拔品质的最好写照。

  除了普通的投篮训练,体能训练和爬坡训练也是轮椅篮球运动员不可或缺的训练项目。体能训练是林穗玲日常训练重要的组成部分,阳光洒在她的眼睛上,闪烁着坚韧的光芒,汗水顺着她的脸颊流下,反射着拼搏的意志。她总是排在队伍的最前面,后面的队员逐渐因体能不支,速度慢慢降了下来,而林穗玲却始终保持自己的速度前行。她的教练说:“她现在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以前都是我要她练,现在都是她自己要求练。”

  “我觉得自己自信了很多。”林穗玲在读书时成绩并不拔尖,曾经非常担忧自己未来的生活,更曾因为行动不方便,也没有一技之长陷入深深的自卑,害怕自己成为家里人的负担。当她踏入轮椅篮球的大门时,情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在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她不再觉得自己是特殊的那一个,她和她的队友、教练一同为了热爱奋斗、一同燃烧自己。轮椅篮球像一束光照进了她灰暗的人生中,为她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这里,她的生活简单但有目标,她坚信自己付出的艰辛是会有回报的。正是她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她走过十余载。林穗玲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在夺得世界级比赛的奖牌中逐渐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也找回了自信。她喜笑颜开地说:“现在偶尔也能接济家里人了。”

  林穗玲的教练可以说陪伴了林穗玲从刚入队到现在的全过程,他说林穗玲性格上最大的变化就是从敏感、不爱说话的小女生长成了现在开朗、可以独当一面的队长,反而现在要培养她“发火的能力”,鼓励她更有魄力更决断地处理队务。林穗玲的眼中常常充满平和,这是一种温和稳定的心境带来的平和与宁静。她优秀、励志,却不张扬。

  体育弥补人生缺憾,奥运成就圆梦征途。轮椅篮球之于林穗玲不仅是充实生活的爱好,更是改变人生的一双翅膀。“翅膀”并非天赐,浓缩着烈阳之下的挥汗如雨,凝结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拔的韧劲。对于残疾人运动员来说,体育打开了一扇通往多彩生活的大门,但他们的舞台远不止赛场。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我们期待着所有人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做生活的强者,书写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