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 2023年04月10日  张冬梅

  老片重映,情怀牌能打多久?

  从《千与千寻》到《泰坦尼克号》,近年来,电影开启重映热潮。对于老片重映,观众意见不一,也引来“圈钱”质疑。(4月9日《成都商报》)

  微评:经典影片的重映已历经多年,为何越来越多老片重映?从市场角度来看,重映影片省去了高昂的制片成本,多是在技术升级上做文章,有情怀牌在手,也有较好的观众基础。不可否认,老片重映具有现实价值,有助于丰富电影市场,满足一些观众的观影需求,催热怀旧经济。但就如再经典的菜品,吃多了也会腻,没有新“卖点”,光打情怀牌,经典又能走多远?近年,一些经典影片重映遇冷,似乎正说明了这一点。

  “因加班怒怼领导”?造谣当休矣

  引发热议的“因加班怒怼领导”事件终于真相大白。相关警情通报显示,事件系信息发布者陈某龙捏造,因此前向中国电科求职未被录用,心生不满,虚设微信群,捏造制作了多张“怒怼领导、发泄情绪”的聊天记录截图。陈某龙目前已被行政拘留。(4月8日中国青年网)

  微评:事件中被造谣的单位,经受了一场无妄之灾。网友的集体情绪也被狠狠地透支消费了一把。造谣者陈某龙为此付出了代价。事件至此,没有赢家,多方“受伤”。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为泄私愤而造谣、煽动公众情绪,必将为谣言所反噬。而这类“爽文式”的造谣操作值得警惕,一不小心就可能让看戏人变为“唱戏人”,危害不容小觑。退一步说,即便真是出于保护劳动者权益这样的正当目的,也不能采取造谣的方式,因为那只会走向对立面。

  修马桶暴利?收费应透明

  近期某博主分享了自己随机找师傅上门修马桶的故事,还因此登上微博热搜。10秒钟疏通张口就要700元,疏通剂哗哗一倒,几百块就到手,上门修马桶为何如此“暴利”?(4月9日中国新闻网)

  微评:因为收费太高,不少人在网上吐槽感觉自己“被骗”。修马桶一时间成为很多人眼中的“暴利”行业。一些维修商家收费并不透明,对收费细项未能明码标价,一些维修师傅借劳务费、材料费等名义随意加价,种种乱象加剧了消费者的不信任,也给行业抹了黑。无论是从维护消费者利益看,还是从行业长远发展出发,都应及时规范、大力遏制维修乱收费现象。早日摘掉“暴利”的帽子,维修行业才会有更广阔的未来。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