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我,堂吉诃德》已上演 《剧院魅影》在路上 多部经典音乐剧中文版广州绽放 2023年04月03日  张素芹

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剧照

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剧照

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剧照

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 男主“魅影”之一 阿云嘎

音乐剧《我,堂吉诃德》 中文版海报

  作为2023女性艺术节的闭幕大戏,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于3月31日-4月2日在广州大剧院连续演出4场,给观众们带来了温暖、鼓舞、感动和掌握命运向前的勇气。

  事实上,在持续升温的舞台上,经典音乐剧的中文版改编惊艳绽放。仅在3月,除了《安娜·卡列尼娜》,广州舞台上还上演了《我,堂吉诃德》《近乎正常》。而在7月,《剧院魅影》的第18个语言版本——中文版也将登陆广州。

  世界经典作品的中文版改编是中国音乐剧发展的重要环节,除了故事背景、主题的调整适配,挑选演员、译配的本土化都是难题。而这些难题,也将帮助中国音乐剧专业人才快速成长。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素芹

  《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昨晚谢幕 掌声经久不息

  带给观众严谨、壮美、庞大的舞台

  在这趟命运的列车上,安娜勇于掌握自己命运、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决心,让不少观众产生了深深共鸣。4月2日晚,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完成了此次在广州大剧院舞台上的最后一场演出,谢幕时的掌声经久不息。

  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罗斯当代艺术的国宝级佳作。该剧由俄罗斯轻歌剧剧院创排,“俄罗斯四大吟游诗人”之一尤利·金,将托尔斯泰的恢宏原著浓缩为2个小时的舞台演出,负责作曲、编舞、舞美、造型的都是该领域的名家。该剧2016年一经推出,即稳坐俄罗斯音乐剧“票房神话”。

  作为首部从俄罗斯原版引进的音乐剧中文版,《安娜·卡列尼娜》获得了原版制作人独家授权,俄罗斯原版主创团队全程参与制作,确保风格的统一和表达的精准。中方团队更是云集了一批活跃在国内市场的音乐剧人,确保该剧中文版重现原版的精致恢宏与史诗气质,其中包括青年戏剧导演雷悦、跨界音乐人赵继昀、资深舞蹈编导俞辰曦、资深声乐指导李偌祎等。

  担任该剧文学顾问和中文译配的刘文飞是俄罗斯文学翻译家、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他表示,在所有的俄国文学作品中,《安娜·卡列尼娜》是被翻译语种最多的作品,也是被改编其他艺术形式最多的作品,仅影视剧就有七八个版本。而音乐剧版《安娜·卡列尼娜》最大程度保留了原著的诗意,同时很好地发掘和放大了俄罗斯音乐元素。

  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补上了中国戏剧舞台上俄语引进音乐剧和大女主音乐剧的缺口,丰富了国内音乐剧市场,为热爱音乐剧的中国观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特邀洪之光、贾凡这样具有专业歌剧教育背景的演员领衔主演,具有丰富音乐剧舞台经验的徐丽东、张会芳担纲大女主,还有来自上海歌剧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专业歌剧演员吴轶群、徐晶晶等,以及天津歌舞剧院芭蕾舞者、花样轮滑冠军倾情加盟。

  该剧剧本的唱词既尊重了名著的文学性,又传递了俄语的音乐性,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舞台艺术非常讲究细节和群像,俄方导演在该剧中文版的排演中保留并放大了这一特点,通过抓住群像的细节,带给观众严谨、壮美、庞大的舞台。50位演员,每个人在舞台上都有自己的故事,所有人共同构建了一幅鲜活的画面。与此同时,该剧精巧的舞美设计、300多套华美的服装,也很好地还原了19世纪俄罗斯的风貌。

  该剧以著名的火车场景启幕,通过朋克风的钢架和火车头贯穿全场,在充盈灯光和音乐中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多媒体谜题”。花样“滑冰”、现代舞、芭蕾舞、宫廷舞以及俄罗斯民族舞蹈,更有纵贯古典、流行和摇滚的40余首唱段,这一切都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盛宴,引发了观众的普遍共情。

  多部经典令人目不暇接

  与世界版本齐平的作品呈现

  随着演出市场持续升温,好看的演出让观众“目不暇接”,仅在3月,就有多部经典音乐剧中文版登陆广州舞台。

  3月3日—5日,音乐剧《近乎正常》中文版在广州大剧院连演4场。《近乎正常》在百老汇上演时就获得了美国戏剧最高奖托尼奖11项提名,并最终斩获包括最佳原创音乐、最佳编曲在内的3项大奖。在2010年又获得了普利策戏剧奖 ,被誉为“一部有力的摇滚音乐剧”。

  3月11日—12日,音乐剧《我,堂吉诃德》中文版在广东艺术剧院上演两场。《我,堂吉诃德》在百老汇演出达2300余场,斩获5项托尼奖,包括音乐剧最高奖项“托尼奖最佳音乐剧”。该剧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演出。

  《我,堂吉诃德》的中文版在2015年首演,《近乎正常》的中文版于2018年首度亮相……如今,首演于1986年的《剧院魅影》的第18个语言版本——中文版即将面世,并将于7月25日—8月13日登陆广州,消息一经公布就受到观众热烈关注,而2月26日首轮开票一小时票房就超过300万元。

  诞生37年来,音乐剧《剧院魅影》已在全世界183座城市上演17个语言版本。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令人着迷的音乐、磅礴恢宏的舞台场景、一流演员的演绎,将极致浪漫的夜晚带给世界观众,并斩获超过70个戏剧奖项。

  于不少中国观众而言,《剧院魅影》也是音乐剧的启蒙之作。2015年,《剧院魅影》首次抵穗,在广州大剧院连续上演四十场,打破过往音乐剧场次最高纪录,平均上座率达99%。阔别8年,音乐剧《剧院魅影》终于携首个中文版本回归,阿云嘎、刘令飞、何亮辰三位演员将成为中文版舞台上的“初代魅影”,亮相广州大剧院。

  和魅影有着不解之缘的费翔也表达了他对《剧院魅影》中文版的期待:“30多年前,我第一次登上百老汇的舞台。第一次演唱的韦伯作品就是《剧院魅影》。这次《剧院魅影》推出中文版可以说实现了我和韦伯共同的梦想,非常期待中国年轻一代音乐剧演员能继续延伸它的传奇,届时我也会在观众席第一排为他们鼓掌欢呼。”

  《剧院魅影》中文版将保证与世界版本齐平的作品呈现与视听体验。来自西区、百老汇的原班核心主创与技术班底将全程参与选角、排练、舞美与技术指导,以实现最终舞台的一流质量。

  记者观察

  一部顶级作品能给产业带来推动和引领

  自《妈妈咪呀!》中文版问世,多部国外知名音乐剧陆续有了中文版

  音乐剧对中国观众来说早已不陌生,受众面也越来越广。这些年,中国音乐剧稳健走在原版引进、中文版改编、本土原创的发展轨道上,这三类作品也在舞台上奉献着各自的精彩。

  其中,中文版改编能够为行业积累创作制作经验、培养本土演员和舞台技术人才提供环境,同时在管控成本、增收等方面更有优势,成为中国音乐剧发展的重要一环。自2011年中国第一部全版权复制的本土化音乐剧《妈妈咪呀!》问世后,多部国外知名音乐剧陆续有了中文版,并展现了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和大多数中文版改编一样,在《剧院魅影》中文版中,除了演员与译配将进行本土化外,所有制作都将延续世界巡演版本的“顶配”阵容:作为最“昂贵”的音乐剧剧目之一,整个“剧院”的奢华布景、复古而华丽的演出戏服,十几位乐手组成的大型乐队……世界级的瑰丽舞台,触手可及;《剧院魅影》是业界公认的体量大、难度高的巡演剧目之一,每到一个新的剧场,技术团队都需要整整一周才能完成所有舞美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整个巡演的所有设备的运输需要二十多个货柜,幕后还有一支近50人的技术团队。

  魅影作为《剧院魅影》的灵魂人物,其音域与情感表现之复杂,对于演员的要求极高。在5个多月的面试中,中方主创团队与《剧院魅影》世界巡演版本的执行导演、编舞与音乐总监共同面试筛选,寻找最适合角色的演员。最终,阿云嘎、刘令飞、何亮辰从初选、线上面试、线下复试中过五关斩六将,成为第一批中国“魅影”。无论是唱功还是演技,他们都获得了主创团队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作曲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本人的最终批准。

  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对演员表演的要求非常高。该剧中文版早在剧组成立之初招募演员时,“看过原著”就成为对演员的第一重考验。“我们所有的演员能唱、能跳、能演,而且演得非常好,毫不逊色于原版中的俄罗斯演员。”该剧中方执行导演雷悦表示。

  音乐剧中文版创作中演员和译配本土化是难点

  挑选演员之外,译配的本土化是另一个难题。原版作品的对白、唱词是根据原版语言的发音习惯和文化传统而来,中文版改编,要翻译的显然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字。

  因此,很多中文版音乐剧虽然很优秀,但歌词却常常被人诟病。即使是《安娜·卡列尼娜》,谢幕后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之后,在散场时也能听到观众这样的声音,“我看过原版,中文版的翻译还是有些问题,有些歌词不押韵,可以做得更好的。”

  程何被称为“国内职业音乐剧译配第一人”,3月在广州舞台上演的中文版《我,堂吉诃德》、中文版《近乎正常》,都出自她之手。事实上,国内上演过的诸多音乐剧中文版比如《音乐之声》《狮子王》《妈妈咪呀!》《猫》,程何都曾主导或参与过翻译工作。

  以《音乐之声》中文版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哆来咪》为例,程何译配了符合中文语言习惯的歌词:“Do(都)——是都来一起唱,Re(蕊)——是花蕊有花香,Mi(咪)——是猫儿咪咪叫,Fa(发)——是头发黑又长,So(锁)——要锁在大门上,La(拉)——起手儿多欢畅,Si(溪)——水潺潺清又亮,带着我们回到Do。”中文歌词从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叙事任务出发,内容与英文原词截然不同,但蕴含的天真童趣丝毫不减。

  程何曾受邀参加《朗读者》,并在节目中朗读了《我,堂吉诃德》中的《不会成真的梦》,“追梦,不会成真的梦。忍受,不堪承受的痛。挑战,不可战胜的敌手。跋涉,无人敢行的路。”就像《我,堂吉诃德》中文版首演快10年了,程何依然在不断调试和修改,这就是音乐剧译配人难能可贵的坚持。

  那些“无法节约”的成本,保证了音乐剧中文改编版的顶级质量,也正是诸多“无法回避”的难题。

  一部顶级作品能够给整个产业带来的推动和引领作用是巨大的,《妈妈咪呀!》和《猫》的中文版曾经在10年前培育了中国首批专业的音乐剧演员、主创和技术人员,如今这些人员逐渐成了中国音乐剧行业的中流砥柱。我们相信,《安娜·卡列尼娜》《剧院魅影》等音乐剧中文版的落地,也将为快速发展的中国音乐剧产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