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学校的寒假作业里有一项手工作业是制作灯笼,所以开学时的优秀作业展览犹如一场灯笼大秀。一进校门,图书馆前的空庭里悬挂了各式各样的灯笼,连操场上的两棵鸡蛋花树也挂满了。初春的鸡蛋花没有树叶,枝如鹿角峥嵘,挂上去的灯笼如角上戴了花。一路看来,狮子灯、绣球灯、兔子灯、彩鱼灯、铜钱灯、花灯;圆灯、方灯、三角灯、八角灯、粽形灯,形态各异,多姿多彩。不少灯笼都有个手提的柄,有些还发着光亮,它们被孩子提在手中,游走过不少春风沉醉的夜晚,在孩子的言笑晏晏中绽放如花吧。
蓦地,前方一个灯笼打断了我。这是一只怎样的丑灯笼啊!
说它是灯笼,只因为缀在瓶底的红流苏和缠在瓶口的一圈金线,隐约透出灯笼模样,其实它真的只是一只有着红盖子的塑料瓶。和周围的灯笼相比,它显得太普通了,甚至有点蹩脚,格格不入。可是这么说又有些不忍心,因为瓶子晶莹剔透,洗得非常干净,瓶身用刻刀纵向划开了几条口子,微微压扁,竭力鼓出灯笼的身形;瓶子里面端坐一个小小的红气球,好像一枚小小的心脏,灯笼仿佛有了生命,在这春风里悠然摇摆,坦荡而自在。
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喝着果汁然后灵光一现的低年级小男孩的手工吧?他的妈妈肯定是在一旁微笑着,并不插手,看着他贴金箔纸、缠金线、粘流苏、吹气球?他也许喝了好几瓶果汁,鼓着一肚子果汁,才刻好一个灯笼,他交作业时一定很满意吧?他的班主任看到这个真诚之作,一定眼睛一亮,郑重把它交到展览处?布展老师定是慧眼识珠,才把它高高挂在花树上,让人一眼就注意到它的存在吧?
看得久了,倒是觉得这只“丑”灯笼出现在这里非常正确。岂止是正确,简直是这场手工作业展览的灵魂之作!
其他的灯笼自然美不胜收,然而我看得出来,很多灯笼要么是春节时买的现成的,很喜庆;要么是家人齐心协力的成果,非常精美;要么是购买了材料,按照说明书,简单操作几步就可以完成。但是,这只“丑”灯笼,就地取材,于生活日常中添加了自己的巧思,虽然手工痕迹稍显笨拙,但满溢着童真。这只“丑”灯笼不完美,却因为真而美,因为拙而诚。我想,这也是这次作业的真正含义。
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一些拔苗助长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我们常常希望家庭、学校和社会按照某个标准培养出完美的小孩,输送完美的人才,出品完美的工作者,害怕其中任何一环出现差错。但这只灯笼的出现,用它的“不完美”启发了我,学校乃学生习得之所,教室是孩童敢于出错的地方,老师应该教育孩子求真求善求美,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要懂得适时放手。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参差多态,教育是如此,人才是如此,爱是如此,生活亦将如此。
(刘慧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