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2025年,深圳市桥梁上部结构装配率不低于65%、下部结构装配率不低于45%。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蒋偲 通讯员李宇摄影报道)记者昨日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该局已制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该行动为深圳市建设领域中第一个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深圳将大力推进四新技术、BIM技术、建筑工业化、绿色建造、智慧工地等智慧应用。其中,在装配式技术应用方面,到2025年,深圳市桥梁上部结构装配率不低于65%、下部结构装配率不低于45%。
行动计划亮点
设计先行
不断提升勘察设计综合品质。贯彻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理念,统筹深化设计文件交付标准,提升设计成果深度、精度、质量和内涵;完善设计评审制度,采用人工智能技术、BIM技术提升设计审查效率。推进工程设计文件数字化交付,完善勘察设计质量可追溯制度。
质量提升
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地方标准,制定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地方标准;实现标准化施工生产,实现综合管理、工地建设和路基、路面、桥梁等工程施工标准化,重大项目100%实现标准化管理。
大力推广3D智能摊铺、装配式桥梁一体化安装、矿山法隧道全机械化施工等新工艺;全面普及数控钢筋加工、焊接机器人等先进建造装备;广泛应用超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复合塑料等新材料;全面使用北斗精准定位系统、无人机、虚拟建造、激光扫描、数字化可视平台等新技术;全面推广装配式技术,对于标准化程度高、对交通出行影响大的占道施工以及工期较短、要求快速建造的工程,倡导采用模块化建筑。
智慧应用
推进BIM技术深度应用。鼓励基于自主可控BIM图形平台的正向设计工具软件研发;研究制定全过程模型可编辑、可更新的BIM“活模”管理指南;深化已有智慧建设平台建设并全面使用,推动基于BIM的投资项目“一模多用”;推动所有新建(立项、核准备案)工程项目办理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各审批报建环节提交BIM模型,政府投资项目应使用国产BIM软件报建。
全面加快智慧工地建设。建立项目级的数字管理中心,分步推进智能安全帽、设备码、车辆盲区监测、电子围栏、AI摄像头、高速局域网等智慧应用的落地使用;全面建设智能视频监控一张网,对工地形成“智慧化、全方位、无死角”监测;采用新型数字化工程管理模式,基于网络、云平台等技术开展智能化生产管控。
严格监管
优化造价和招投标制度。不断优化交通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深入贯彻择优竞价的定标原则,将企业工程质量情况、信息化水平、数字化能力等纳入招标投标评审,推动工程招投标向优质竞价转变。建立完善信用体系。编制完善深圳交通建设工程信用管理办法以及信用评价评定标准,严格开展信用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