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底有多少个“中关村”? 2023年03月13日  方晴

方晴

扫一扫观看视频

  北京时间 ⑩

  1978年春天,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从此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作为全国科教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方,中关村在那个春天里最先苏醒。40多年过去,那短短的200米街道如今已衍生出一整片“中关村宇宙”。今天的“北京时间”,让我们回到它出发的原点。

  如果你问一个北京人中关村在哪儿,可能很快会得到我现在身处的地址。科技人员“下海第一人”陈春先,第一台国产PC长城0520,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在北大、清华和中科院众多院所的簇拥下,中关村见证了中国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

  这里有过大名鼎鼎的“电子一条街”,电子产品销售量一度占据全国的70%;这里是无数创业者追梦的地方,从新浪、搜狐、百度到小米、美团、字节跳动,见证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刻录中国互联网从1.0、2.0迈向3.0的方向。

  但当我在地图中搜索时,却发现怎么“中关村”遍布北京城?原来,这三个字早已突破地理的界限,成为创新创业创造的代名词。作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实施一区多园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和先进制造、现代交通、绿色环保、新材料四大重点产业等遍布各处、蓬勃发展。

  在这里,一小时,就诞生发明专利11.2件;一天,就新增超过90家科技企业;一年(2021年),便创造地区生产总值8.4万亿元……昔日的“中国硅谷”,不仅变成“世界的中关村”,还在塑造自己的“中关村宇宙”。

  站在原点瞭望,新的中关村未来会是什么模样?朝北看,致力于打造全球硬科技创新中心的“中关村壹号”,正成为中国航天产业发展的升温仓、人类出行变革的试验场。向南望,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正努力实现让机器人变身宇航员的梦想。

  其实原点就是答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句论断,穿过40多年岁月至今回响。站在中关村广场上,面对名为“生命”这座DNA双螺旋结构雕塑,我想,真正永恒的,是人类向上攀登、探索未知的欲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高鹤涛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庄小龙、罗知锋(部分画面由中关村壹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