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 2022年11月01日  向春玲

  向春玲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民的理论,它指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人们首先要解决吃、穿、住、行等基础物质生活资料问题后,才能从事其他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这些基础的物质生活资料正是广大劳动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人民群众生产劳动的实践是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因此人民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是生产工具革新、科技创新的主体。所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因此,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告诉我们,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理论创新指导现代化实践,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即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由此形成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

  站稳人民立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鲜明表达,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马克思之前,很多哲学家思想家认为,历史是精英创造的,是帝王将相的历史。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让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得到解放、拥有独立自主的国家,从此告别了国家蒙羞、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让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人民走向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时代。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坚定人民立场,是共产党人的党性使然,也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赢得民众支持和拥护的根本保证。如今,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的历史阶段要实现理论创新,必须继续坚持人民立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我们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创造出人民认可的理论。

  把握人民愿望

  在新时代新征程,要了解人民的需求,把握人民的愿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要增强问题意识,在工作中强化问题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所以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了解实际。

  为此,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新时代新征程,要了解人民的需求,把握人民的愿望。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在把握人民愿望基础上,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新时代新征程,把握人民的愿望,实现人民的愿望,就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要认识到,我们党是代表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须也只能由人民群众来检验,即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尊重人民的创造

  尊重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承认不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界线。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有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就越彻底、越深刻、越顺利。人心向背,体现了历史的主流,反映着历史发展的方向。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有效应对了许多重大挑战、抵御了许多重大风险,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例如,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是人民的小推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是人民的小木船划出来的;农村改革的序幕是人民群众“大包干”实践拉开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坚固防线是人民群众齐心协力筑起来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当前,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们更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尊重和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集中人民智慧

  一个党和它的党员,只有认真地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领导群众前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总书记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这是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团结带领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保证。

  如何坚持人民至上、集中群众的智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党中央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体人民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强调的是全过程,而不是某一阶段的民主;强调实质性民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其次,要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通过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协商渠道,集中群众智慧,体现人民愿望。第三,积极发展基层民主,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方式,目的是增强基层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集中群众的智慧,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