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党史观:认识理解党史的价值指针 2021年12月20日  佘双好

  与马院院长一起学习领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指出:“要坚持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正确党史观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提供了认识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规律的“金钥匙”,是我们认识和理解党的百年历史的价值指针。

  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待历史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列宁甚至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和精神灵魂,中国共产党的党史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历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具体内涵,即用具体历史、客观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

  一是具体历史地看待历史,即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历史环境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对待历史的基本态度,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只有具体历史地看待问题,才能把握历史过程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增强对历史必然性的认识。二是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历史就是历史,它已经发生了,是一种客观的事实,不能重复和篡改,不能用想象来代替历史,用现实观点苛求历史,用抽象的观念来建构历史,也不能用情感好恶来评价历史,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三是联系发展地看待历史。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的,不能孤立片面和静止地看待事物和历史现象,而是要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和现象,这样才能从偶然中看到必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把握历史发展内在规律。唯物史观为我们正确认识党的历史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坚持正确党史观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要把握党史的主流本质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需要研究的问题多。”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就需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成为中国近现代以来一切进步力量不懈奋斗的主题。因此,“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为正确理解党的百年历史明确了主题主线,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围绕党史的主题主线开展的“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和“党的自身建设史”就构成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正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主线,把党的百年发展历史分为四个历史发展时期,阐明每一历史时期提出的历史任务,揭示每一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党为解决主要矛盾所展开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形成的历史经验,产生的历史影响,这样就准确把握党的百年历史发展主流本质,从而使党的百年历史得以客观全面、完整整体、真实历史呈现。由此可见,只有坚持正确党史观,才能整体、客观、全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总体面貌和发展趋势,而不至于使党的历史“淹没在一大堆细节或大量争执意见之中”,更准确把握历史的客观规律。

  要实事求是对待党史重大问题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精髓。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邓小平同志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指出:“对建国三十年来历史上的大事,要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这些都为坚持正确党史观确立了基本的原则,即实事求是。

  《决议》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是尊重历史,把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总结;二是尊重事实,注重与党的历史文献既有论述和结论相衔接。《决议》既尊重历史事实和历史上形成的决议,又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党的历史的新认识,对党的百年历史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进行科学定位,合理评价。三是尊重规律,《决议》把党的百年历史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背景下,深刻分析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从而把党的百年历史发展提升到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体现了对历史的探究精神。坚持正确党史观,客观公正评价历史。

  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将历史按照需要进行虚无和消解,用抽象现实的、主观情绪的和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历史,以细节代替真实、以偶然代替必然,否认历史的客观性、必然性、规律性的唯心主义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告别“革命”为导向,以所谓“还原”“解剖”“反思”历史为口号,通过混淆历史发展中的主流与支流、现象与本质、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达到“虚无”、歪曲、建构和消解历史的目的。其实质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历史虚无主义在党史观的主要表现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诋毁革命领袖,对中华民族和我党我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蓄意进行抹黑和贬损;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等。历史虚无主义主要采取整体设计、碎片植入的方式进行传播,不断挑战党对历史问题的底线,成为坚持正确党史观的最危险的敌人。

  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包括:一是否认历史客观性,按照主观推测建构历史;二是无视历史过程,用现实代替历史;三是否认历史发展规律,片面纠缠历史细节;四是夸大历史探索过程的失误,混淆主观与客观;五是对历史采取戏说的态度。因此,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具体历史地、客观全面地、联系发展地看待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总体规律,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批判错误历史观点,这既是对历史的科学态度,也是形成正确历史观、党史观,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路径。

  (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教授,武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