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 陈永康
《木瓜》 李醒韬
《鸟鸣涧》 汪岐
《客路青山外》 卢德平
《高山仰止》 韩晖
近日,“砚边得趣”中国画八人精品展在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268号广州交易广场29楼臻致堂画廊开展,为金秋十月的羊城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本次展览共展出廖宗怡、李醒韬、梁培龙、陈永康、卢德平、招炽挺、汪岐、韩晖(按年龄排序),八位知名书画艺术大师匠心独具的书画作品计七十二幅。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展出作品多以138cmx23cm竖幅为主,在构图和布展搭配上,无论是参展艺术家还是主办方都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令观者耳目一新。
通过该展,大家将从参展艺术家们任意驰骋的笔墨中欣赏到气势雄伟的西北之峰,烟雨迷蒙的江南之岭,清淡而层次分明的江南水乡,嬉笑玩耍的幼童,富有情趣的花鸟,临门而下的挂壁流泉,比肩而飞的出岫白云、颜筋柳骨的文字。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2日。
对话广州山水画研究学会副会长韩晖先生
广州日报:这次展览在画幅形式上很特别,有一种很清新的视觉感受,为什么会考虑这种竖长条的尺幅?
韩晖:这次参展的画家提议用这种竖长条形式来创作,主要是想在形式上有点改变,从而带动创作上的变化,改变一下传统的尺幅,相当于给画家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打破以前习惯的模式来重新创作。视觉上比较特别,但构图就比较难,想画好有一定的挑战性。我们一直致力于策划广州名家系列精品展,希望能够打造成一个文化品牌。
广州日报:臻致堂画廊近期活动比较多,当时成立画廊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韩晖:我们从2019年主办“羊城九老”开始臻致堂的第一展,此后陆陆续续办了很多展,大概每个月都有一两个展览开幕。我们主要是想通过这些精品画展和知名艺术家之间的展览互动,让艺术真正融入到大众的生活当中,在欣赏画作享受美的同时,去感受一下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些精髓和魅力。从而提高普通观众的艺术鉴赏力和文化素养。我们希望通过艺术的形式为建造和谐文明的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年底陆续可能还有几个展正在筹备中。其中有一个重点展览“五彩斑斓广府艺术精品展”。由广府人联谊总会、广州政协书画院、臻致堂三家机构来负责邀请画家,我们目前计划邀请120位知名画家参与,这将是一场艺术盛宴。
广州日报:您个人在绘画探索上具有什么特点?
韩晖:我早年学习花鸟画没有拜过师,就拿着画册自己临摹。近期我正式拜入画家陈永康老师门下学习花鸟画,加强以书入画的笔墨方法和骨法用笔方式。近两年我开始加入广州市山水画研究学会,在我的长辈和老师卢德平先生影响下开始尝试山水画创作,我经常向他请教山水画的一些方法,自己平时也在不断地勤学苦练。这次展出的部分山水画是和卢德平老师合作。
广州日报:您平时很喜欢填诗词,这个爱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韩晖:我读书的时候就比较喜欢古文字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近几年开始就是说重新去学习,开始尝试去写一些古诗词,现在每一次画展开幕我都会根据画展内容写一首诗词在开幕式上和大家分享,这也是臻致堂办展的一大特点,好与不好大家评说,我尽所能将自己的感觉和情感表达一下,希望能够融入画展的氛围之中。
广州日报:这种诗词工夫对您的画画在哪些方面有很大影响?
韩晖:画画其实功夫在画外,画外体现的就是你的文化素养,对社会对人的一种感受以及各方面学识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画画水平。我希望将诗的意境,或者将自身的一些感受、对社会的认知,能够通过视觉语言在画面上呈现出来。我经常说画画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广州日报:您的外公是版画家,这种家庭的影响体现在哪?
韩晖:我的外公叫汪潜,他大概五六十年代左右就去了国外,当年他和李铁夫、赵无极、黄永玉都是朋友,他的版画当年在国内还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我的舅舅汪岐也是这次参展者之一,他的硬笔书法写得非常漂亮。因为家庭的渊源关系,对我从事绘画有点潜移默化的影响。
广州日报:近年来您的作品常常参展,这种交流对您画画有哪些帮助?
韩晖:成立臻致堂画廊后,我开始接触了很多老中青艺术家,和他们一起办展览雅集,受益良多,在绘画上吸收了很多的营养,也丰富自己的一些技法,感觉这几年自己的眼界和绘画水平都提高得比较快。比如说参展要拿出像样的作品,就要逼着自己去提升创作水平。和画家参加雅集活动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绘画水平。如李醒韬老师的画风格很鲜明,用笔老辣。雅集时他还专门在现场教我怎么画瓜果,陈永康老师教我如何画蜜蜂等等,我在众多画家那学习他们怎样用笔用墨,怎么去处理画面,怎样去营造意境。带着问题去看画,然后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进步就很快了。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