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
《曾经如是》剧照
作为第八届乌镇戏剧节的闭幕大戏,赖声川话剧《曾经如是》于10月21日开演。该剧时隔两年重新开演,引发了剧迷的热烈追捧。作为乌镇戏剧节的发起人之一,赖声川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回应了一些和戏剧相关的热议话题,在他看来,剧场的真谛就是“带领观众感受没感受过的东西”。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素芹 (剧照来自主办方)
影视演员演戏剧?
不会也无法刻意操纵市场
《曾经如是》于10月21日~24日在乌镇戏剧节演出4场。在6个多小时的生命幻境旅程中,观众们跟着主演一起,展开了一场对人生、时间和生命溯源的思考。
《曾经如是》让不少观众觉得是赖声川另一部“剧场史诗”《如梦之梦》的姐妹篇——都有莲花池的观众席,演出时间都很长,戏开始的方式也很像。“在我心目中也应该算是姐妹作,但两部作品没有任何角色是连贯的,可能是它们都给人一种比较宏大的感觉。但不少看过《曾经如是》的人跟我说,感觉它探讨的一些问题和思维方式比《如梦之梦》还要大。有人说看《如梦之梦》有看《李尔王》似的一种激情,《曾经如是》则是《暴风雨》里的一种宁静。”赖声川说,“这是我在不同年纪写的不同剧本,心境不同,自然会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感受。”
《曾经如是》由郝蕾和张杰主演。郝蕾是公认的演技派,张杰也有众多的歌迷。今年《如梦之梦》的巡演,肖战出演“五号病人”。有网友表示,“影视演员和歌手的加入,让一些戏剧的票越来越难买。”对此,赖声川表示:“这都是过程,都是生态。对我来讲,如果一个角色从头到尾都是明星来演,那就要看他能否撑得起这个角色,比如《幺幺洞捌》中的倪妮,大家不会觉得她是一个明星,反而觉得她就是舞台剧中的一个很厉害的演员,我们的标准很清楚。至于市场是什么样的,我们不会也无法刻意操纵。”
剧场的真谛?
带领观众感受没感受过的东西
从事戏剧创作40多年,赖声川一直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在做各种新的尝试。“好比说做《如梦之梦》跟《曾经如是》的莲花池,这种方式大家觉得很新很炫,但其实我们还是回到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剧场的仪式感,是观众跟演员之间的一个关系。”赖声川表示,“人类为什么需要戏剧,是因为跟人类的仪式感、跟疗愈有关。”
在他看来,《如梦之梦》也好,《曾经如是》也好,虽然整个大画面非常炫,但其实每一场戏下来也就是在说一个故事,“剧场最重要的元素还是观众的想象力,你能够带动观众的想象力,能够带动观众的情感去思考,去感受一些他没感受过的东西,这就是剧场的真谛。” 他说,“我们说好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观众自然会进剧场。”
赖声川一直强调原创剧本是戏剧全新的力量,本届乌镇戏剧节的剧目也是以原创为主,但他觉得原创作品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他看来,剧本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我们要期待新的剧作家。新的作品在哪儿?新的创作在哪儿?这一直是我最关心的。”
戏剧人上综艺节目?
大家更珍惜现场的戏剧表演
“我们以极其自信的态度来办这次戏剧节。”赖声川说。没有国外剧目的乌镇戏剧节在赖声川看来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有机会停下来看一下,我们现在国内的整个戏剧成长到了什么程度。”戏剧节选择特邀剧目的标准,就是希望观众能看到各式各样的作品。“现在这个阵容我自己挺自豪的,从开幕时孟导的《红与黑》,到闭幕时我的《曾经如是》,我觉得这两个作品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戏剧节都能够摆在突出的位置。”
综艺节目《戏剧新生活》带热了很多年轻的戏剧人,而乌镇戏剧节上,这些年轻戏剧人的作品《倒影》《养鸡场的故事》也受到追捧。“综艺是在乌镇拍的,整体出发点是一些很先锋的风格,吸引了屏幕前的普通观众,这对剧场是一个好事。这个节目鼓励大家互相合作,所以做出这么好的作品。我们把这些作品请到了戏剧节,但是,在剧场看和通过屏幕看,感受是不一样的。”赖声川说,“大家更珍惜现场的戏剧表演。”
如今,不少戏剧人走上了综艺平台,对此,赖声川表示,“综艺或许可以带来知名度,赚更多钱,但我知道在他们心中,回到舞台上才是最美的。”他坦言,“如果我们上剧场的演员被挖走,我也很开心,因为他们会带着我们的戏剧美学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