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大德公德品德,赓续精神谱系 2021年06月25日  广言

  百年奋斗 启航新程系列评论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史崇德”,就是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只有真正做到学史崇德,才能赓续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才能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

  “百行以德为首。”学史崇德,就是要擦亮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礼赞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涵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蕴含的大德、公德、品德。升华道德认知,强化道德自律,砥砺道德实践,立德固本,而怀其远,厚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家园,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

  学史崇德,要明大德。“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学史崇德就是要崇尚忠诚于党、永不变色的大德。对党忠诚,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在中共三大代表中,有18人牺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征程中,李大钊、张太雷、邓中夏、阮啸仙……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忠诚于党的信仰大德。

  学史崇德,要崇公德。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始终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守公德的力量,就是要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葆对群众的赤子之心。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以“十件民生实事”为例,广州市委、市政府把它当作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当作“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自2010年起,不断探索和完善民生实事的遴选方式,“2022年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第一轮“海选”日前启动。

  学史崇德,要修品德。人无品德则不能立身,官无品德则不能为政。严于律己的品德是领导干部德政的起点。在百年党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一辈革命家向来高度重视品德和家风。井冈山时期,按照规定夜晚办公可点三根灯芯,但毛泽东同志只点一根灯芯,带头勤俭节约,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学史崇德,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党的自身建设史,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道德操守,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能力,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学史崇德,就是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学史崇德,就是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履行共产党人的崇高职责,担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学史崇德,广州务必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把学史力行落到办实事开新局上。        (广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