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辐射能级,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 2021年04月12日  伍庆 胡泓媛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的重要内容,广州作为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十四五”时期,提升辐射能级,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是广州加快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抓手,更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使命。

  广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是完善对外交流体系优化政策沟通。广州建立了外事、外宣、外经贸“三外联动”机制,积极借助重大会议等国际活动平台等开展城市推介,创新打造“广州故事会”海外传播活动品牌。城市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成功当选世界大都市协会主席城市,连任世界城地组织世界理事会和执行局城市,当选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妇女委员会主席城市,在国际城市多边组织并发挥积极作用,代表中国城市参与和推动全球城市治理创新。国际友好伙伴关系拓展成效凸显,驻穗总领馆、国际友城总数分别达到66家和87个。

  二是建设交通枢纽支持设施联通。世界级空港建设初具雏形,白云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七千万人次,排名全国第三、全球第十一位;2020年客流量超越亚特兰大,成为疫情期间全球最繁忙的单体机场,这也是中国机场首次问鼎全球第一。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力推进,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五位;广州在2020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3位。陆路交通不断延伸,开通中欧、中亚班列线路6条。

  三是外贸转型升级推动贸易畅通。2019年,商品进出口总值突破1万亿元,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主要业务覆盖率达100%。以展促贸活跃贸易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成为广交会进口展最大参展群体,累计参展逾8000家次。跨境电商进口连续六年排名全国城市第一,市场采购累计贸易额超过750亿美元;在国家级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地区)中形成并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数量最多,2020年又获批成为全国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四是加速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服务资金融通。打造营商环境广州样本,对标世行评估指标,迭代推出营商环境1.0、2.0、3.0改革,实施《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家评价调查报告》中广州位列全国第一。2020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493.72亿元,增长7.5%,增速高于全国(6.2%)和全省(6.5%),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达309家。中国—沙特吉赞产业集聚区、中国(广东)—乌干达国际产能合作工业园等境外园区累计投资超过3.5亿美元。多层次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180家,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落户。

  五是密切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广州牵头成立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会员城市数量达26个。“广州文化周”“我们,广州”“丝路花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等文化品牌活动足迹踏遍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成立,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国际高等教育资源加快集聚。“广州故事会”“广州文化周”“广州文交会”等境内外文化传播和交流活动品牌持续擦亮。

  “十四五”时期广州提升辐射能级、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的定位与对策建议

  广州应将提升辐射能级战略与“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建设深度对接,建设“两中心两枢纽一门户”: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推动政策沟通,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推动设施联通,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推动贸易畅通,建设大湾区金融枢纽推动资金融通,建设对外文化交流门户推动民心相通,在新发展阶段打造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超级链接。

  一是以更高站位完善对外工作机制。构建领导有力的国际交往工作机制,包括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机制、民间公共外交策略机制等。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加快完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突出南沙、广州开发区等先行先试带动作用。优化对外贸易管理服务机制,扩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强化通关一体化机制建设,创新手段健全外贸新业态管理服务。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保障体系,大力发展跨境并购、融资、资产管理、资金池、证券交易以及出口信用保险等多样化跨境投融资业务。

  二是以更实效能建设开放经济载体。提高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流量承载能力,提升世界级机场群核心枢纽能力,拓展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深度广度,培育建设国际高铁枢纽,打造国际信息枢纽。推动南沙自贸区、中新知识城、价值创新园区、金融功能区等重大载体开放创新吸引全球投资。推进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国际枢纽城市、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际物流枢纽等对外贸易载体转型升级。

  三是以更优标准打造合作对接平台。积极搭建国际交往平台,包括积极争取国家级重大交往平台,办好“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从都国际论坛等高端国际会议交流活动,创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论坛,发挥“广州奖”平台的城市治理引领能力,推动基础性国际会议市场发展壮大。升级商贸会展平台,支持广交会优化提升,推动海丝博览会升格,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做强品牌展会。以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等为抓手,筑牢国际科技创新高水平合作平台。壮大金融合作平台,着力建设好广州期货交易所等特色金融功能平台,加速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等对外金融合作平台,加强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金交会等金融高端国际交流活动。

  四是以更大影响培育国际活动品牌。发挥引智引技活动“纽带”作用,继续办好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等重大招商活动,主动链接世界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高端平台,办好创交会等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深入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开展丰富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继续擦亮“广州过年,花城看花”“广州文化周”“广州文交会”等文化交流重点品牌,密切旅游、体育、教育学术等方面交流。策划契合时代的国际传播活动,塑造“广州故事会”国际传播活动品牌,优化提升新闻采访线工程,紧贴时事热点开展主题传播活动。

  五是以更广视域拓展全球交流网络。密织国际交通网络,搭建更优质的“空中丝绸之路”,完善辐射全球的航运网络,加强国际港口交流合作,推动中欧班列提质提速。壮大各类海外联络网络,建立各类驻外机构联动机制,强化窗口、桥梁和“特派使者”功能。提升在国际友好网络中的影响力,激活领馆联通中外桥梁作用,扩大国际城市务实合作“朋友圈”,扩展国际组织机构网络,深化链接本地媒体、中央媒体、国外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等重要媒体交流联系网络,筑牢国际华侨联系网络。

  (作者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